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甲烷方案》)。《甲烷方案》是我国第一份全面、专门的甲烷排放控制政策性文件,是对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甲烷排放控制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不仅对进一步控制甲烷排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也必将对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全面控制甲烷排放意义重大。一是有益于实现气候等多重成效。甲烷既是温室气体,还是优质的燃料和化工原料,也是煤矿安全等领域管控的瓦斯气体的主要成分,并且与油气VOCs、垃圾填埋场恶臭等污染物控制具有协同性,因此有效控制甲烷排放兼具减缓全球温升的气候效益、能源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益、减少生产事故的安全效益和协同控制污染物的环境效益。二是有利于减缓全球的温升速度。甲烷具有增温潜势高、寿命短的特点,根据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在百年尺度下甲烷的全球增温潜势是二氧化碳的27.9倍,二十年尺度下为81.2倍,在大气中存续时间约为12年。该评估报告还指出,要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全球需在2030年大幅削减甲烷排放水平。三是有助于展现我负责任大国担当。从全球看,加强甲烷排放控制,积极参与相关国际合作与交流,将扩大我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并进一步提升我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近年来,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甲烷控排,积极承诺甲烷减排并采取务实行动。发达经济体甲烷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陆续发布《甲烷减排战略》《甲烷减排行动方案计划》,发起了天然气和农业之星自愿减排行动,制修订油气和废弃物排放标准,实施强制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欧盟大力推进退煤政策,不断推动甲烷排放的监测、核算和报告,2020年发布《欧盟甲烷减排战略》,2023年通过了关于减少能源部门甲烷排放的法规。此外,2021年美欧还发起了“全球甲烷承诺”,承诺到2030年全球甲烷排放量较2020年集体减排30%,并于2022年11月召开年度部长级会议审查承诺进展。根据美国和欧盟提交给《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的温室气体清单,2021年美国和欧盟甲烷排放量分别较1990年下降约14%和37%,发达国家2020年甲烷排放量较1990年总体下降29%。我国高度重视甲烷排放控制工作。早在2007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就明确提出“努力控制甲烷排放增长速度”等目标,“十二五”以来,在国务院印发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等文件中都明确了甲烷控排相关要求。行业层面也开展了一系列行动,发布煤矿瓦斯排放限值标准,出台补贴政策鼓励煤矿瓦斯回收利用,成立“中国油气企业甲烷控排联盟”,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垃圾焚烧处置大规模代替填埋等,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然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水稻是第一大粮食作物的国情决定我国甲烷排放总量偏大。根据已公布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2005至2014年10年间,我国甲烷排放量增长了11%。因此,亟需制定专门性的甲烷控排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强化控制甲烷排放政策与行动,不断夯实技术与数据等方面基础工作。《甲烷方案》首次明确了到2030年我国重点领域甲烷排放控制目标,全面提出了加强甲烷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能源、农业和废物领域排放控制等八项重点任务,必将在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确保在控制甲烷排放上取得显著成效。筑基石,全面夯实控排的基础能力。针对甲烷泄漏逃逸性的排放特点,为了切实提升控排的数据基础,《甲烷方案》将加强甲烷监测、核算、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作为首项重点任务,要求煤矿、油气田、养殖场、垃圾填埋场以及污水处理厂等大型排放源将逐步实现定期数据报告,国家和省级区域甲烷排放数据也将实现常态化核算。针对我国甲烷回收利用科技研发及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甲烷方案》提出将强化技术示范工程建设,纳入低碳技术目录,推进装备和技术的集成化和产业化,部署建设国家重点研发创新项目和重大工程等一系列组合措施。与此同时,还将推进甲烷相关的法规标准技术规范制修订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通过不断夯实甲烷控排相关数据、技术和标准等基础工作,为控排管理及评估监督提供有效支撑。抓重点,务实推进各领域控排工作。能源活动和农业活动是我国甲烷排放的主要领域,也涉及我国的能源与粮食保障以及民生改善,施策过程中需统筹兼顾、近远结合,明确重点领域方向和时序,分清轻重缓急。《甲烷方案》结合当前工作基础,务实提出了能源、农业以及废弃物处理领域的甲烷排放控制的目标与任务,包括强化煤矿瓦斯、油气田伴生气与放空气综合利用,在油气系统推广应用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和逐步减少常规火炬,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科学控制肠道发酵以及有序推进稻田甲烷排放控制,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以及污水处理甲烷收集利用。与此同时,还将加强污染物与甲烷的一体化控制,实现政策合力。根据有关专家估算,《甲烷方案》实施后,2030年我国甲烷减排量有望实现500万吨。重激励,充分调动控排主体积极性。针对部分甲烷减排项目如乏风瓦斯利用等技术成熟度不高、经济性不佳,在现有情况下企业主动开展此类减排项目的动力不足等现象,《甲烷方案》提出将通过支持符合条件的甲烷利用和减排项目纳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从市场上获得额外资金支持的方式鼓励企业开展减排。其他经济激励政策还包括:推动甲烷减排项目纳入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库,鼓励甲烷减排项目开展气候投融资,针对反刍动物养殖和水稻种植主产区探索研究甲烷减排奖补政策等。通过不断完善相应的激励手段和有效的市场化机制,最大限度支持控排企业实现主动减排、率先减排。严监管,切实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虽然我国于2000年之后陆续发布了煤矿瓦斯排放限值、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规范等标准,分别对甲烷排放控制提出相关量化要求,但受上位法暂缺、高精度监测技术和设备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等因素制约,上述标准执行和落实力度尚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甲烷方案》提出强化甲烷排放控制监管,适时推动修订煤矿安全相关法规标准,建立完善技术标准体系等工作。通过强化相关法规及标准等,实现甲烷排放的依法严管。强意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相比于二氧化碳,社会各界对甲烷控排的概念还较为生疏,行动力相对不足。《甲烷方案》明确将加强组织保障、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宣传培训、完善评估监督等作为组织实施的重要支撑保障,不仅将极大普及甲烷控排的基础知识,而且也将压实地方、部门、行业的控排责任,激发企业、机构等参与甲烷控排的创新活力,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甲烷产生机理、排放特征规律以及新型高效的减排、监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投入。值得关注的是《甲烷方案》还明确提出加强统筹协调,由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组织落实、协调解决《甲烷方案》实施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相信《甲烷方案》的及时发布和有效实施,必将有力推动我国甲烷排放控制工作迈上新台阶。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公司网址:http://www.allanzactours.com